国家开放大学
国家开放大学(英文:The Open University of China)创立于2012年6月21日,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面向社会成员提供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服务,旨在促进教育机会公平、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国民素质不断提高的新型大学。学校的核心理念是:开放、责任、质量、多样化、国际化。
国家开放大学前身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是邓小平同志借鉴英国开放大学的经验,亲自倡导并批示创办的,于1979年2月6日正式开学。2012年7月31日,国家开放大学在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揭牌,刘延东同志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学校累计招收各类学生2050余万,培养毕业生1512余万。目前,具有招生资格的专业(方向)238个,其中高中起点本科层次专业(方向)13个,专科起点本科层次专业(方向)58个,专科层次专业(方向)167个。高等学历教育在校生431 万人,70%的学生来自基层,55%的学生分部在中西部地区。学校已经构建了由总部和45个省级分部、14个行业学院、4000多个学习中心组成,覆盖全国城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办学共同体”。
1979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28个地方广播电视大学开始办学,揭开了我国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新篇章。2012年6月,为适应新世纪的发展需要,教育部批准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建立国家开放大学。
2012年7月31日,国家开放大学在人民大会堂正式揭牌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为国家开放大学揭牌并发表题为《努力办好中国特色开放大学》的重要讲话。她强调,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整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办好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加灵活便捷公平开放的学习方式和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国家开放大学是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地方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组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办学网络立体覆盖全国城乡,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没有围墙的新型大学。注册在籍学生359万人,其中本科学生105万人,专科学生254万人,包括近20万农民学生,10万士官学生,6000多残疾学生。国家开放大学的组建成立,标志着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踏上了新的征途。
国家开放大学是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地方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组建的一个完整的教学和管理体系。国家开放大学的办学体系由总部、分部、地方学院、学习中心和行业、企业学院共同组成,是国家开放大学充分发挥系统优势和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实现办学网络立体覆盖全国城乡,为我国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继续教育服务和学习机会的重要保障。
总部设在北京,依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组建,直属教育部管理。总部由理事会、校务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质量保证委员会,以及相关教学、科研、服务等职能部门组成。总部的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大学发展规划、方针政策、工作规程、质量标准;组织协调开展教学、科研、服务和国际交流合作
1977年尚未恢复领导职务的邓小平在同中共中央两位负责人谈话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科学技术这么落后怎么行?要承认落后,承认落后就有希望了。看来,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20年。”“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从小学抓起,一直到中学、大学。我希望从在开始做起,五年小见成效,十年中见成效,十五年二十年大见成效。办教育要两条腿走路,既注意普及,又注意提高。”7月21日,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恢复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等领导职务。他自告奋勇分管科技和教育工作得到中共中央同意,开始在科技战线和教育战线拨乱反正。8月4日至8日,邓小平主持召开了有33位著名专家和教授参加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并于8日作了《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的讲话。在谈到教育制度问题时,他指出:“教育还是要两条腿走路。就高等教育来说,大专院校是一条腿,各种半工半读的和业余的大学是一条腿,两条腿走路。”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意见》规定: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年龄可放宽到30周岁)和应届毕业生,只要符合条件都可报考。考生应具有高中毕业或相当于高中毕业的文化水平。招生办法是: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初选,学校录取。“文革”期间中断的高考制度就此得到恢复。
此前,教育部曾于1977年6月29日召开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提出继续采取前几年“群众推荐”的做法。邓小平恢复领导职务后明确指示:“就要下决心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根据邓小平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指示精神,教育部于8月13日至9月25日再次召开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邓小平亲自修改了这个意见。邓小平在会见来华访问的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时,谈到中国恢复教育的艰难和人才短缺的严重问题。希思介绍了英国利用电视等现代化手段办开放大学的情况,告诉邓小平英国开放大学有20多万名学生,并表示愿意提供英国开放大学的有关资料,引起了邓小平的注意。邓小平表示,我们要利用电视手段来加快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10月下旬,根据会谈纪要中邓小平的有关指示精神,教育部、中央广播事业局邀请有关部门,就开办电视教育、筹办电视大学问题交换了意见,并成立了电视教育领导小组。1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评论员文章,提出为了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两条腿走路”多种形式办学的方针,强调要“办好电视、函授、广播等业余教育”。12月19日,教育部、中央广播事业局联合举办的面向全国的电视教育讲座(英语、数学、电子技术3种)在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开播。这是北京电视台在相隔10多年后,首次恢复向全国播送电视教学节目。
三十多年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不断发展壮大,搭建起了一个覆盖全国城乡的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形成了独特的“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行业、面向边远民族地区”办学方向,走出了一条基本适应我国国情的远程开放教育之路,培养出了数以万计的优秀毕业生,为广大求学者提供了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广大劳动者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等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类型,以中央电大为首的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丰富了高等教育内涵,促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和教育公平,成为天全面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
logo整体造型由国家开放大学英文“The Open University of China”中的"O"、"U"、"C"组成,五星元素通过大小的渐进变化与正负形的转换巧妙地融入整体造型中,五颗星代表国家开放大学的五个办学理念“开放、责任、质量、多样性、国际化”,在颜色方面也选择了最能代表“中国”的中国红,从而突出了“国家开放大学”在中国教育领域的地位与代表性。"O"是信息化时代最有代表性的符号之一,图形巧妙地将"e"的概念融合到整体造型中,诠释了“信息化”理念。logo所用到的基础远程"c"造型,是由“原电大logo”演变而来,在颜色和形状上最大程度保留了原logo的识别特征。
招生简章